当前位置:首页 > 台南市 > 去年煤市回顾及今年展望 正文

去年煤市回顾及今年展望

来源:舍生忘死网   作者:平凉市   时间:2025-04-05 18:00:54

如常山之蛇,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击其中则首尾皆应。

他所面临的时代问题很多,其中道统是最大的根本性问题,他说:夫有清二百年之学术,不过拘束于偏枯之考据。儒家之道实为仁道,天地万物之体原,谓之道,亦为之仁。

去年煤市回顾及今年展望

非谓道体是兀然坚住、无有变化的东西……尧、舜以来,历圣相承,逮于孔子皆从人生日用中敦笃践履,而后旷然默谕于斯。《三百篇》讽刺社会与乱政之诗甚多,此农家革命思想所由兴。《韩诗外传》卷二:夫道二,常之谓经,变之谓权。……则《书经》专纪二帝三王之行事,以明道统治统之传授,其极重要可知。正如他所说本书融贯中西,平章汉、宋。

他曾经对儒家思想的来源作出过精辟的概括与总结:中国学术导源鸿古,至春秋时代,孔子集众圣之大成,巍然为儒学定宏基。而各有创获,各立宗门。熊十力在古人文字训释的基础上更深化扩展了经字思想内涵,强调常道即恒常之道,生天地人物,超越时空,不可改变,汇通万理,会归群学。

经学与诸子的关系:晚周群学争鸣,有诸子百家之号,子与家盖有分。),亦名本心(心者,以其主乎吾身而言也,本来有故,非后起故,故曰本心),亦名为仁。他把立志看成是为学的根本,是学问的源头。盖学绝道丧之余,欲得一二敦大宽博,朴实雄厚,真知实见之儒,以导引新兴之社会,而端其趣,定其向,使无盲人瞎马,夜半深池之患,是固不可得也。

诸师使教人反求之心性,又特标四子书,以明六经宗趣。但此并不妨碍,中国古代文化之有一脉相承之统绪,殷革夏命承夏之文化,周革殷命而承殷之文化,即成三代文化之一统相承。

去年煤市回顾及今年展望

熊十力论道不是一种西方意义上的纯哲学的形而上构建,论学不是现代意义上书斋里的纯粹学术,而是常道与治术不可分离,于宇宙论中,悟得体用不二……推之治化论,则道器为一(器,谓物理世界。所谓道是宇宙自然生生不息之道,亦是百姓人伦日用躬行践履之道。二帝三王既是儒家道统之源,也是儒家治统之源。义理科从两宋以来,已经吸收印度佛学,今日面对西方学术应当学习西洋哲学。

原其入德之门,必由敬畏。上下数千年学术源流得失,略加论定。对于六经,他在《读经示要》的第一讲《自序》中解释六经曰:六经究万有之原,而言天道。其量既狭碍,其识不宏通。

昔者阳明有《示弟子立志说》云:‘夫学莫先于立志。但人如不能体道,则自私用智,而斥天地万物为外。

去年煤市回顾及今年展望

此二大义不可分割,相辅相成,而存主是主要的,其实践途径是由下学而上达,夫圣学幽远,非仅事知解工夫者,可以契悟。以其生生不已,备万理,含万德,藏万化, 故曰仁。

熊十力认为,经学包罗万象,经过漫长时间发展演变,到清代逐渐渐分为四科。在学统方面,他认为义理、经济、考据、辞章四科可以为《六经》摄尽,以《六经》为主,旁及诸子、道佛、西学。于是感叹儒学之亡也久矣哉。他认为言治道,必以仁为体。夫中有存主,其向高明,自不容已。世之所以因循苟且,随俗习非,而卒归于污下者,凡以志之弗立也。

他说:《论语》《大易》《大戴礼》《中庸》之言道,互相证明。他特别强调道德不离仁体:识得仁体以诚敬存之,自念虑之微,至一切事为之著,莫不循当然之则,而实行之,有得于心,绝非虚妄,此之谓道德。

诸师始表彰六经,寻尧、舜、禹、汤,以至孔孟之绪,明道统之传,使人知人道之尊严,与中夏文化之优越,卓然异于夷狄。他认为二程所说的天理虽然说是自家体认出来的,但并不是以己意凭空安立的,不是无中生有,其实就是六经中的道,就是儒家哲学的本体。

此一本并不否认其多根。他先解释《六经》的经曰:经者常道也。

《宣言》认为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道统说源于中国文化的一本性,即以心性之学为其本原:一本性乃谓中国文化,在本原上是一个文化体系。由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联名发表的《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可以说代表了新儒家的思想纲领,也是哲学家道统观的集中表述。人类前途之希望,实在乎是。他这是以学统论道统,认为道统就是学统的中心思想,是随时代发展演变的,但有一永不枯竭的根源。

故六经载道,四书言理,可互相发明。老与庄皆言阴阳、变化,其同出于《易》甚明……农家者流,自《诗》出。

他阐发《尚书》二帝三王之道统治统,指出:古者书三千二百四十篇,孔子删定,断从《帝典》始,盖以二帝三王,治起衰乱之中,辟草昧而进文明,其行事足为后世法。在这个意义上,儒家治道实质上也是仁术,他说:制礼作乐,仁术也。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升恒、定中,号子真、逸翁,晚年号漆园老人,湖北省黄冈人。由此推之治道,强调体道的内圣之学是根本,道体发用的外王之学是内圣之学的推扩。

圣人之言,本来就是圣人之志的发皇。甚深,难穷哉,圣学也。故必有自克之功,方能实现其所以生之道,而后人极立。……以其在人而言,则谓之性(性者,言其为吾人所以生之理也。

中国学人因此穷则思变,发动起一浪高过一浪的社会政治运动,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犹木之根也,水之源也。

这就讲得很清楚,六经广大,无所不包,但核心是心性之学。圣学,道器一贯,大本大用具备,诚哉万世永赖,无可弃也。

本仁以立治体,则宏天地万物一体之量,可以节物竞之私,游互助之宇;塞利害之门,建中和之极。这就揭示了儒家圣学与西方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不是要构建一套理论体系,而在于圣学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学问,是生命的学问,最终要落实在成就圣人人格上。

标签:

责任编辑:澳门市望德堂区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全网热点